即将消失的古玩市场!这样糟蹋环境,以后大家都没得玩了

时间:2025-04-05 07:46:45 转载源:智慧新闻网 作者:流年 点击:108次

上周末抽空去了我们本地的城隍庙古玩市场,看完之后心凉了。然后我不死心,又跑了好几处,还去了周边省市的几个古玩市场,结果都大差不差。我的直觉是,古玩市场即将消失了!这四个字不是“市场”消失,而是“古玩”都不见了。将彻底演变成工艺品集散地,民俗旧物批发市场,假货的“桥头堡”。总之就是和古玩没关系......我问摊主:“这些钱币都到代吗?”摊主回答:“那肯定的,都是一线收上来的,咸丰300,康熙福字100,其他50元看着给。”我也不客气,什么字口偏软、包浆火气重、砂眼遍布。这个强酸泡得太明显,那个钱身真的但字是后接上去的。全给他拆穿了,有些工艺其实远看还行,但一上手马上露馅。摊主看我也在行,尴尬地摸摸脑袋:“那就5块钱一枚,你随便拿。”我也不是非得要拆穿,只是实在看不下去了,连几块钱的古钱币都全是假货,怎么好意思叫自己古玩商的?大家都知道古玩市场假货多,也在无法改变的前提下,默默接受了这种糟糕的环境。但心里还是对古玩市场有一份情感的,当年大多数人第一次捡漏,就是在地摊上、小店里,还有市场上的各种游商,成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美好记忆。那时候的摊主,虽然也卖假,但也会放不少真的进去,掺着卖。真真假假看你自己的眼力,也是这个市场最大的魅力。哪怕不卖什么官窑、高古玉、佛像、字画之类的,最起码民窑细路精品,铜造像、明清玉的真品,那可真是不少。现在涨到动不动上万一枚的造币总厂银元、咸丰大钱,在以前的古玩市场,那可是随地可见的真品,还非常便宜。更别说“鬼市”带来的刺激,那可真是眼力高超之人的天堂!现在就算你眼力再厉害有什么用,全是假的,逛了好几个地方只要是和古玩沾边,就没真的!总不能把木桌子铁架子烟嘴子都算在“古玩”里面吧?人们都知道樊家井、烟涧村之类的造假基地,让大批假货冲击市场,但奇怪的是:从上到下,没有任何阻止的办法,甚至是“放纵”的态度。20多年前就有人呼吁对造假管制,你生产工艺品没关系,总不能砸了饭碗。但至少要在产品打上“工艺品专用”几个字吧?这也不耽误发展经济啊!多简单的事儿,一个钢印就能解决,怕损坏就在原始胚胎直接加上去,烧出来就自带。可是,这么多年过去,愣是没有任何人去实行这个方法!愣是让他们造了几十年的假,愣是让古玩市场沦落至此,大量关门倒闭。直至彻底陨落,再也没有古玩!有些藏友很可爱,他们说:“造假没关系,玩收藏靠眼力,没有假货哪来的本事去找真货!一味地说假货那是自己没本事。”说这话的人,要么没去过如今的古玩市场,要么就是眼睛里全是“宝”,看不出来好歹。请问全是假货的市场,你的眼力去哪里找真货?去伪存真是这么用的吗?不可否认,全国还有少数古玩市场有真货,但是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少,以前是大范围的存在,现在变成了极小众的圈子。说即将消失的古玩市场,不夸张吧!仿古工艺本是好事,用现代视角让古人的智慧重新展现出来,并让每个人都能用得上,有些还被选入非物质文化遗产,都是代表着经济和文化的好事。但如果把工艺品和假货的概念混淆,就会被有心之人利用,而选择性“无视”的不去管他,那么假货就会“泛滥”,就会把原本繁荣的古玩市场冲垮。是故意还是不小心?这样糟蹋收藏环境,难怪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再玩了,再继续下去以后都没得玩了!老玩家们,如果手里有精品就好好保管好吧,恐怕再难有过往那些“大量新鲜”的藏品再出现了,这意味着老的藏品之后会越来越贵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